网站访问量:
工作动态
您当前的位置: 网站首页 > 学生工作 > 工作动态 > 正文

青春三下乡——理学院党史宣讲团走进乡村社会实践活动

发布时间:2021年08月17日 来源:理学院 作者:安星 点击量: 分享: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华诞,让大学生更好的了解党的历史,增强学生的社会实践意识,锻炼自我,加强交流,促进学习,珍惜美好的大学生活,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兰州理工大学理学院组织成立青年红色宣讲团,参与此次的三下乡活动。此次学习教育以“学党史 跟党走——党史知识宣讲进乡村”为主题,在理学院团委书记安星老师组织下社会实践队参与了此次活动。以“忆党史、铭党恩、强党性、促党建、肃党纪、正党风”为主题,于2021年7月28日开始,完成为期7天的多层次、多举措、接地气的党史学习教育宣传。一枚党徽、一本党史、一个本子,兰州理工大学理学院党史宣讲队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将党史知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送到群众身边,让党史宣讲“活起来”。开展好党史学习教育使命重大、意义非凡,每一同学都应当认真学习党史,从中感悟初心使命,知行合一、学以致用,本次社会实践活动分三个部分开展。

图为实践团成员出发时的合影

挥洒青春汗水,宣讲党史光荣

时光如水,岁月如梭,转眼间中国共产党已走过了100年的光辉历程,中国社会也在党领导人民的长期奋斗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的到来,中国人民对党史的学习了解是极其重要的,加强党史教育,开展好党史学习教育使命重大、意义非凡。

为了加强党史教育,经过“学党史 跟党走——党史知识宣讲进乡村”宣讲实践团向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中小学生进行了党史宣讲。实践团队员讲解了党的百年发展历程,一段段感人的历史,一个个动情的故事将同学们的思绪带到那段艰苦岁月和沧桑历程中,引起了现场观众的共鸣和阵阵掌声。宣讲团通过生动的故事、感人的影像等,宣讲团的宣讲活动引导当代学生大力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深入群众、深入基层、深入人心。

图为实践团成员准备党史宣讲材料

图为实践团成员向中小学生宣讲党史

实践宣讲团进入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东湾镇三合村进行党史宣讲。以“学党史 跟党走——庆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为主题,通过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社会主义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的百年光辉历程四个模块给基层群众进行本次党史宣讲。

图为实践团成员向三合村村民宣讲党史

图为三合村村民认真聆听实践团的党史宣讲

图为实践团成员与三合村村民合影留念

实践宣讲团进入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社区进行党史宣讲。介绍了党史学习教育的重大意义,论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引经据典、深入浅出地阐释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着重介绍了党的历程中的重大历史时间段以及重大历史事件。同时现场答疑解惑,引导社区群众进一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共产党的历史重要论述、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通过对一个个经典故事和党史案例进行深入解读和系统阐述,帮助社区群众深入了解党的奋斗历程和百年辉煌,感受初心使命,汲取奋进力量。

图为实践团成员向社区群众宣讲党史

图为实践团成员重温入党誓词

图为实践团成员与社区群众合影留念

寻先辈足迹,学习百年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华诞,让大学生更好的了解党的历史增强学生的社会实践意识,锻炼自我,珍惜美好的大学生活,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此次学习教育以“重走长征路,重温革命史”为主题。

从白银市靖远县县城向着本次实践的重要一站红军西渡黄河遗址靖远县虎豹口遗址进发。在经过艰难的长途跋涉后,实践队终于到达了虎豹口红军西渡遗址,虎豹口,原名河包口,位于靖远县城以西5公里处的黄河岸边。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渡口,也是明清以来靖远四大官渡之一,为兰(州)靖(远)交通要渡,用木船数只终年供渡,昼夜繁忙,史称“边防要路”,历来为兵家所重。在虎豹口战斗中,有很多年轻的战士将年轻的生命,献给了党献给了人民,红军战士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深深的打动了实践队员们,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是无比珍贵的精神财富,鼓舞人心、催人奋进,指引我们砥砺前行。

图为实践团成员面向革命烈士雕像宣誓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革命烈士雕像前留念

8月1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纪念日,定为每年的八月一日,由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设立,为纪念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的节日。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理学院实践宣讲团进行了参观靖远县红军渡河战役纪念馆。热血铸丰碑,英名垂青史。在靖远这块土地上,涌现了许多英勇奋战、赤胆忠心的英雄儿女,发生了许多可歌可泣、令人感动的革命历史事件,是一座伟岸的历史丰碑,更是一种不朽的革命精神,永远矗立在靖远人民的心目之中,永远载入中国革命史册,千秋永垂,万古流芳。历史是不能忘记的,它承载着过去,更昭示着未来。走进红军渡河战役纪念馆,凝视陈列在这里的一张张照片和一件件文物,一幕幕生动的历史情景再现我们面前。追忆革命激情岁月,缅怀先烈不朽功绩,不能不令我们为之所震撼,为之而感动,并激发我们对人生价值的深刻思索和感悟。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是无比珍贵的精神财富,是激励青年人实现中华民族强国梦的动力源泉。

图为实践团成员参观红军渡河纪念馆

图为实践团与博物馆工作人员合影留念

为了回忆红四方面军的丰功伟绩,重温红色记忆。实践队步行前往乌兰山。在山顶上有一石板,上面记录了红四方面军强渡黄河的事件,“纪念烈士精神永垂不朽!”。还有一石碑,上面写着“红四方面军强渡黄河纪念碑”。虽石板,石碑无情,但人有情,实践队在碑前重温入党誓词,郑重宣誓。实践队员表示将会记住红四方面军强渡黄河的艰辛和胜利,记住革命烈士的勇敢的大无畏精神!

图为实践团成员面对革命烈士纪念碑默哀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纪念碑前郑重宣誓

图为实践团成员学习革命烈士精神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纪念亭前留念

慰问革命党员,传承红色精神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离不开老一辈的革命干部,新一代的革命干部更应尽心尽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新的时代,新的责任。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应主动承担时代给予我们的重任,把握大好年华,用知识武装自己,学习先辈精神,争做时代新人,为祖国复兴发光发热。

经过“学党史 跟党走——党史知识宣讲进乡村”宣讲实践团的精心准备,前往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东湾镇三合村慰问老党员。全体成员进行了以“慰问老党员,传承红色精神,交流百年党史”为主题的活动。

图为实践团前往三合村慰问党员途中

理学院社会实践队拜访了三合村老党员顾尚奎。顾尚奎同志1974年入党,曾担任三合村二社党支部书记,获得优秀共产党员称号,他分享了在党的发展历程中自己所参与的事件以及自己的感悟。顾尚奎同志表示党发展的一百年是及其不平凡的一百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在党的发展历程中,共产党带领人民群众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中国人民的生活也越来越幸福。顾尚奎同志还分享了自己的党员干部经历,希望年轻人思想向党靠拢,踏实做人,努力做事,为中国共产党的发展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图为顾尚奎同志讲述亲身经历

图为社会实践团队与顾尚奎同志交流

图为社会实践团队与顾尚奎同志合影留念

理学院社会实践队拜访了三合村老党员李秀英。李秀英同志从18岁入党,至今84岁高龄,已有67年党龄。李秀英同志以自己为例讲述了作为一名党员应该履行的义务,以及作为一名党员所应该具有的社会责任。社会实践队员就“在党的带领下,人民生活水平的变化”向李秀英同志请教。李秀英同志详细叙述了在她年轻时期的人民生活水平,相较于现在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十分艰辛,李秀英同志觉得现在的生活相当于每天都在过年,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这无疑说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十分正确的。

图为李秀英同志向实践团队讲述党员义务

图为社会实践团队与李秀英同志合影留念

“慰问老党员,传承红色精神,交流百年党史”的活动中,为提高活动质量,增强活动效果,经过“学党史 跟党走——党史知识宣讲进乡村”宣讲实践团的精心准备,确保了此次活动的顺利进行。以“慰问老党员,传承红色精神,交流百年党史”为主题,潜移默化的促使青年学生了解、感悟党史,增进爱党之情,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

老党员们是生动的史书,是历史的见证。他们是时代的榜样,青年的榜样。作为新时代接班人,当代大学生应该牢牢把握吸收知识的机会,不断克服困难,磨练自己。为祖国繁荣富强奉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学习先辈精神,争做时代青年,学党史,跟党走,心中有党,牢记党赋予青年人的厚望。

供稿:安星;终审:刘全恩

通讯地址:甘肃省兰州市七里河区兰工坪路287号   电话:0931-2978888

Copyrights ©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兰州理工大学理学院  陇ICP备15002798号  甘公网安备62010302000688号